close
台灣學子進入中國名校之門更加寬廣

今年開始台灣學生要進入中國名校的路更寬廣了,自2010年中國教育部開放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進入中國高校大學部開始,中國名校成為家長和學生佈局未來的選項之一,2010年剛剛開放時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很多的學校自己的作業流程頒訂的很匆促,但是仍然有83位台灣學梓成功申請進入中國37所不同的大學,光是北京大學就有60位同學提出申請。許多家長與學生為了申請進入中國名校費盡心思在網路上或是在當地的朋友間打探有關的訊息,而放棄原本在台灣已經申請到台、成、清、交等國立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生大有人在,當年最有名的代表人物非李戡莫屬。

而今年不僅申請標準沿用去年的規定,只要是分數在前標以上(59分)就有機會申請進入中國教育部直屬的41所大學,而同時接受申請的學校也從2011年度的206所增加為212所(見表一)。初步估算至少有三萬名學生符合申請的資格。從表一可以看出錄取的人數快速的增長,也可以看出中國高校的辦學品質已漸漸為台灣的學生與家長認同。文化大學曾針對台灣北部的大學生做過調查,發現有3成台灣學生曾考慮過到中國深造,其中35%著眼於廣大的就業市場,25.7%是為了大陸頂尖名校的文憑,還有15.5%是認為中國學術資源豐富。

年度 開放學校 錄取人數 學測要求
2010 123所 85 頂標
2011 206所 252 頂標、前標
2012 212所 ? 頂標、前標

由於入學管道太過多元且分散,據中國教育部的資料估計,目前正以各種身分在中國高等教育院校就讀(含大學部、碩士、博士、進修班等)的台灣人,至少有1萬人左右;再算上歷年來已經畢業的校友們,「大陸台生」這一族群的總數相當驚人。

陸生三法及兵役法通過 解決兩岸求學難題

相較於早年赴中國求學的各種困難與法律層面的不平等待遇,這個年代的學生是比較幸福的,早年許多的台灣學生到中國求學由於法令的限制必須中斷學業返台服兵役,有的乾脆選擇暫時不返台,過年過節全家只能在香港或是內地團圓。而陸生三法及兵役法修正通過後,未來台灣學生赴中國求學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41所大學,都可以申請緩徵,畢業返台也可以參加台灣的公務人員考試及一般的研究所升學考試,與其他的學生公平競爭。而且兩岸間早已開放直航,上學不再是一條辛苦的路。

名校品牌和市場商機是最大的吸引力

台灣學生前往中國求學,主要考慮名校的品牌價值,中國高考(相當於台灣的大學指考)每年有1000萬的考生,能進到教育部直屬的41所名校都是鳳毛菱角,班上的學生幾乎都是省狀元、縣狀元。在中國,名校就是就業率的保證,筆者在就讀中國人民大學碩士時,二年級下學期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已經找到工作了,待遇最好的起薪加獎金就已經接近一萬人民幣,對於名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在乎的是這個工作的未來發展性。而對於台灣學生而言,進到名校等於是在人生的起跑點上處在一個絕佳的起跑位置,對於佈局未來兩岸的職場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加分作用,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應聘新人時會詢問是否願意外派到中國,而具有中國留學背景等於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市場,龐大的商機和就業機會是吸引台灣學子的原因之一,兩岸的市場雖有著近似的發展曲線,但中國的發展潛力任誰都無法忽視,雖然中國只是國民平均所得3000多美金的國家,還有很長的發展之路要走,但有發展就有機會,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逐步從『世界工廠』轉型成為『世界市場』,早期的廠商進入中國是為了降低成本,而現在的廠商進入中國是為了擴大市場。尤其在兩岸簽訂ECFA之後,兩岸的整合將不只是製造業,伴隨中國提高基本工資以及中產階級人數逐漸擴增的腳步,未來的商機將是無限的。

在職人士也愛中國名校學位

早自1987年開始,就有台灣學生前往中國求學,1993年以後人數逐漸快速增加,而這其中在職人以兼讀的方式就讀的比例佔每年的研究生考試錄取人數將近一半以上。在中國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考場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至少有七成平均年齡都在35歲以上,這其中除了少數士在內地工作的台幹,有更多是還在台灣工作的上班族,這其中不乏醫師、律師、建築師、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等專業人士,問他們為何不就近在台灣就讀就好,大部分的人在回答的時候都會出現對於職場未來動向的不確定性,中國市場成長的爆發力實在太驚人,現在到中國來學習不失為一個預作準備的好方法。相較於中國留學人數的逐漸增加,2011年台灣赴美的留學人數2.6萬人則是創下近年的新低,顯然留學人數與中美兩個大國的經濟實力消長有著非常高度的相關性。
台灣教育部開放承認的41所大學,就是中國教育部985工程所發展出來的世界一流名校,2011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發佈的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行榜中,入榜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已經超越了台灣大學的排名,而中國名校的競爭實力連台灣的教授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2006年6月底,台大、政大3位知名教授同時出走到北大就是台灣高等教育人才流失關鍵性的指標,而這個事件的影響也就催生了台灣高等教育的五年五百億計畫以及後來放寬教授薪資上限的規定,台灣的高等研究人才比薪資水平太低可見一般,如何能追趕上其他的名校。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文(Richard Charles Levin)在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就指出,按照中國政府目前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力度,中國的名牌大學在25年內將可以趕上美國長春藤盟校以及英國牛津、劍橋等著名學府,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相互學習與交流

台灣學生到中國念書除了學習知識外,熟悉中國特色的市場和建立人脈也很重要。校園就像是一個小小聯合國,來自各省的菁英學生在這邊一同學習、一同成長,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這裡碰撞出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校園就像是中國的縮影。比較兩岸學生的差異,大陸本地學生真的很認真,而且無論課業或待人處世,都顯得很有企圖心,這種企圖心有時強到會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例如有的學生開口閉口,都是談如何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哪裡有招聘會等問題,還有很多大陸學生從大一就開始積極爭取獎學金、找實習、建立人脈,等於提前2、3年就開始準備就業,這種強烈的目標意識和企圖心,是多數台灣學生難以想像的。但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能從大陸學生身上借鑑的地方。

而對於在職人士而言,他們的訊息管道更多,動機也更強,面對中國的蓬勃發展不少人選擇就讀學費昂貴的EMBA班,即便學費高達台幣250萬,他們也覺得這個學費花的值得,不僅是因為就讀名校,主要還是建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脈圈,擴展自己的事業,即便每個月都要當空中飛人,這樣的付出也絕對值得。
事前做好規畫

不管你是應屆畢業生嚮往中國名校的風采,或者已經是上班族想利用自己的有限時間前往中國進修,都應該在事前做好規劃,有的學生希望自己就在當地讀書工作,有的學生希望能藉由念書和教授、同學一起合作開展自己的事業,每個人進修學習的計畫都不同,應該上網多了解相關的訊息,雖然語言上面沒有障礙,但是畢竟一個學習計畫至少都要3-4年,事前的充分準備絕對可以為自己找到一條在中國發展的康莊大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陸留學 學測申請
    全站熱搜

    老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